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根据材料评论西方崛起的不同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以提取下列观点,“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明成就”的观点。理由如下:①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等亚洲诸国无论在经济、科技、贸易及航海探索开拓方面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②经济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如中国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入国内及国际市场。③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的先进的历法和数学成果大多已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引起西方各国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改革和文化运动,大大推动了欧洲各国从封闭落后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中国的指南针、造船技术、地理知识等为西方探索新航路提供了科技条件。④贸易方面:亚洲通往欧洲的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早已打通,大量的中国商品,如瓷器、香料、丝绸和茶叶等行销全世界。直到19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亚洲处于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学评价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探究开放型材料题”,是近几年全国卷41题标准的考试题型。此类试题呈现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本试题通过一组材料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并获取信息的能力,该答案不唯一。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 1757),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变得日渐富强起来.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查看答案

托克维尔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历史国情

C.联邦宪法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艺术品

D.联邦宪法排除外部思想影响独创发明

 

查看答案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  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对海外扩张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