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D.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A.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B.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C.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 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A.封建地主阶级 B.战国的“平民”
C.奴隶主贵族 D.西周的“国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十几年过去了,撒切尔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2002年举办“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她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邱吉尔、黛安娜和莎士比亚。仅仅一年后,英国电视台hannel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现任首相布莱尔和著名的艳星乔丹。
——李晔《回忆:我们记得撒切尔主义忘记撒切尔夫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2014年2月15日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项活动也是“全面防卫日”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以及社会各界1万多人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午10时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材料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2014年12月1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全面防卫日”)的共同原因和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有何本质区别,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