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十几年过去了,撒切尔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2002年举办“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她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邱吉尔、黛安娜和莎士比亚。仅仅一年后,英国电视台hannel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现任首相布莱尔和著名的艳星乔丹。

——李晔《回忆:我们记得撒切尔主义忘记撒切尔夫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的原因。

 

(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5分) 特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4分) (2)原因:一方面,撒切尔夫人通过改革,实现了英国经济形势好转,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等措施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损害了工人利益,引发民众的不满。(6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的时间“1979年”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可知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2)主要从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积极性和弊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性:撒切尔夫人通过改革,实现了英国经济形势好转,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弊端: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等措施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损害了工人利益,引发民众的不满。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撒切尔夫人 【名师点睛】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2014年2月15日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项活动也是“全面防卫日”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以及社会各界1万多人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午10时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材料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2014年12月1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全面防卫日”)的共同原因和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有何本质区别,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最光辉的十年即20世纪开头十年为例:1900年到1902年,思想界主流是改良派的民权思想,1903年王1906年,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天下,1907年以后,无政府主义思想又风行一时。十年当中,议题三换,……西方几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像压缩饼干一样被挤压到一起,由各个不同的阶层、派别、人物反映出来。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二 促成袁世凯称帝的动因,第一,是梁士诒等因五路借款回扣贪污案及其手下吞款肥己隶,怕被人揭发,就想以拥戴他称帝,建立珠功来赎罪;第二,袁克定总想做嗣君,于是竭力从旁进言:第三,杨度等想藉此以满足他们个人名利双收的欲望;第四,袁世凯认为民国就得有议会,而议员等又事事掣肘,实在不胜其苦。

——袁世凯第七子《袁克齐回忆录》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主要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袁世凯敢于称帝复辟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称帝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因瘁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结、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

一一王夫之《宋论》

材料二 荆公变祖法,志岂在荣利。盖本豪杰流,欲创富强治。高可追中商,苏绰乃其次。及思法必行,势须使指臂。群小遂竞进,流毒不可制。推原本其怀,因与权奸异。始知功名心,亦是祸人世。

——赵翼《读史二十一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夫之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赵翼的观点。

 

查看答案

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被称为现代化。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一次把这个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现代史上的“四个现代化”纲领。你认为这一现代化纲领需要做哪些调整和补充?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美,法治更多是借助普通法的渐进传统逐步完成了法治的基本统一: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则更多是通过国家的政治统一以法典方式促成了法治的统一。这两大法系国家的法治思想的具体表述和核心关注也有所差别。

——引自《社会主艾的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的法治思想的比较》

材料二 截止至2008年2月28日,我国的法律法规统计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60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材料三 截止到2008年2月28日,我国各种法律法规及数量统计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60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英、美、法、德国“法治”思想的“核心关注”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