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因瘁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结、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

一一王夫之《宋论》

材料二 荆公变祖法,志岂在荣利。盖本豪杰流,欲创富强治。高可追中商,苏绰乃其次。及思法必行,势须使指臂。群小遂竞进,流毒不可制。推原本其怀,因与权奸异。始知功名心,亦是祸人世。

——赵翼《读史二十一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夫之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赵翼的观点。

 

答案:(1)王安石变法是苛政;变法引起激烈的党争;变法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北宋灭亡,但为北宋的灭亡埋下祸根。(6分) (2)赵翼的观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是矛盾的。(3分)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2分)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改善百姓的生存条件,但变法最终失败,百姓负担沉重,北宋统治危机加深。 【解析】 试题分析:(1)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王安石变法师苛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引起党争;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为宋朝的灭亡埋下祸根。 (2)荆公变祖法,志岂在荣利,盖本豪杰流,欲创富强治,但是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是相矛盾的,赵翼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王安石面对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了改变统治危机,改善土地兼并的现状,变法失败,百姓负担由于变法用人不当而加重,北宋统治危机加深。 考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名师点睛】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革。 (2)从变法的内容看,主要是以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再分配。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被称为现代化。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一次把这个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现代史上的“四个现代化”纲领。你认为这一现代化纲领需要做哪些调整和补充?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美,法治更多是借助普通法的渐进传统逐步完成了法治的基本统一: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则更多是通过国家的政治统一以法典方式促成了法治的统一。这两大法系国家的法治思想的具体表述和核心关注也有所差别。

——引自《社会主艾的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的法治思想的比较》

材料二 截止至2008年2月28日,我国的法律法规统计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60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材料三 截止到2008年2月28日,我国各种法律法规及数量统计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60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英、美、法、德国“法治”思想的“核心关注”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查看答案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D.萧伯纳的《苹果车》

 

查看答案

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提出,全球化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1492年到1800年,让世界从“大号”缩小到“中号”;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到2000年,让世界从“中号”缩小到“小号”;2000年以后是第三个时代,使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第三个时代使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的关键因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B.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

 

查看答案

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准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1825年

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经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

C.工业革命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

D.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