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被称为现代化。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一次把这个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现代史上的“四个现代化”纲领。你认为这一现代化纲领需要做哪些调整和补充?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美,法治更多是借助普通法的渐进传统逐步完成了法治的基本统一: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则更多是通过国家的政治统一以法典方式促成了法治的统一。这两大法系国家的法治思想的具体表述和核心关注也有所差别。
——引自《社会主艾的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的法治思想的比较》
材料二 截止至2008年2月28日,我国的法律法规统计示意图。

——根据《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60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材料三 截止到2008年2月28日,我国各种法律法规及数量统计示意图。

——根据《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60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英、美、法、德国“法治”思想的“核心关注”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D.萧伯纳的《苹果车》
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提出,全球化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1492年到1800年,让世界从“大号”缩小到“中号”;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到2000年,让世界从“中号”缩小到“小号”;2000年以后是第三个时代,使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第三个时代使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的关键因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B.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
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准确的是( )
时间 | 事件 |
1825年 | 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
1840年前后 |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
1848年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1871年 | 巴黎公社革命 |
A.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经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
C.工业革命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
D.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