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

“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下列制度或机构不利于“集权”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郡国并行制

C.内阁                 D.军机处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皇权高度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因此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上的大毛病”,答案选D。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②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③巩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刺史制度。④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⑤加强:在中央,北宋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立更戍法;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在地方,派文官作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⑥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⑦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中国梦”“大部制”依然是中国民众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权力部门进行改革,让权力相互制约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中国中央政治机构改革“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下列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现象与上述文明发展主流趋势不一致的是

A.秦代三公九卿明确了权力部门的分工

B.唐代三省六部使相权被分散削弱

C.宋代“二府三司”使各权力部门相互制约

D.元代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查看答案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统一后实行无为而治政策

B.秦朝最早实施了影响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

C.司马迁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D.司马迁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C.“天子封诸侯”打破方国血缘界限

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