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

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是在解释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06年12月”以及“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说明孙中山提出的是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民族主义涉及满族统治,故A错误;民权涉及建立国家,故B错误;民主主义三民主义中没有提及。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名师点睛】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两个阶段: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三个革命:民族革命(前提)、政治革命(核心)、社会革命(补充)。 四大成果: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兴起国民大革命。 五大转变: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 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 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酵认识到世界潮流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中省略的五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

 

查看答案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查看答案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撼。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A.性格怯懦           B.清朝祖制       

C.君主制度           D.宗法制度

 

查看答案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