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背景经济上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上是新兴市民或城市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因此A符合题意。明清之际民主思想既有“不脱儒家思想理路”的一面,又有创新和突破的一面,B说法有误。C表述不合史实,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主体是传教士,因此其不可能传播民主启蒙思想。D的表示不合适,因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几乎没有实践,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不大,真正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西方启蒙思想。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出现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学在官府           B.有教无类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查看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51年六届

37

11

4

8

60

61

1952

42

7

11

0

60

70

1954

44

10

2

4

60

73

1956

47

24

8

0

79

60

1957

48

27

7

0

82

59

1960

42

34

22

1

99

42

材料三  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表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

 

查看答案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历史事件对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的文学艺术的发展没有起到重大影响作用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经济全球化的急速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