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51年六届

37

11

4

8

60

61

1952

42

7

11

0

60

70

1954

44

10

2

4

60

73

1956

47

24

8

0

79

60

1957

48

27

7

0

82

59

1960

42

34

22

1

99

42

材料三  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表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

 

(1)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团的要求。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 (2)从1956年开始下降。原因: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理解和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斗争的支持。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可以分析概括出新中国的政治诉求是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团的要求。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结果是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表格数字赞成百分比﹪演变趋势不难看出从1956年后对美国的支持率就降低了。第二问可以从当时的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等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所学从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年代的外交•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历史事件对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的文学艺术的发展没有起到重大影响作用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经济全球化的急速发展

 

查看答案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查看答案

“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提出该主张的启蒙思想家是(   )

A.卢梭B.孟德斯鸠

C.康德D.伏尔泰

 

查看答案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能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   )

A.“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B.“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查看答案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与中国的某一科技成就的传入直接相关。这一科技发明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