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阐述了德意志的两面性:一方面是文化科技的先进,另一方面是强调希特勒的法西斯侵略。德意志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是其侵略的历史原因。故选C。A项错误,和民族性格无关;B项说法错误,对外侵略和经济发展是否充分无直接联系;D项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的原因也是专制主义的参与的结果,因此不是历史根源。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张·德意志1871年宪法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1871年宪法的特点。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同时这部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   )

A.小国寡民B.长期混战

C.文明程度高D.血缘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

某位同学假期翻阅自家的族谱,发现自己与刘氏皇族有着渊源关系,且为大宗,此事的依据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门阀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主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宋太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内阁首辅与军机大臣的职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出现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