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1)①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1分)②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1分) (2)(4分)设想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与德国东西夹击配合,(1分)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1分)未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2分) (3)(4分)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2分)②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1分)③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1分) (4)(6分)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2分)②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1分)实行全民族抗战。(1分)③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1分)④抗日战争中,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无论是抗日战争初期、1942年还是抗日战争后期,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这是要突出抗日战争的民族牺牲。 (2)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材料“如果中国屈服…日本军队…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由此可以设想: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与德国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与德国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的评价可以从地位、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等方面作答。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②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③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一失败一胜利的原因分析可以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政府元素、国际因素等方面归纳。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②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③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④抗日战争中,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考点:近代中国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主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宋太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内阁首辅与军机大臣的职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出现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像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之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查看答案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    )

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B.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

C.保持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D.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

 

查看答案

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

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

满分5 manfen5.com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