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

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材料给出的时间,1962年的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调整时期,正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调整”的内容,所以答案A项正确,它是“八字方针”的历史背景。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50、60年代经济道路的探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三权鼎立是治国之本

C.以儒学作为变法指导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二者都(   )

A.标志着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

C.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

D.可参与国家的重大事务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桖农民。这表明(   )

A.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

C.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D.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的举措是(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