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遂宁某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文中的□□□应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行省制D.军机处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
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