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赐丞相座。宋朝时期,官员上朝必...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赐丞相座。宋朝时期,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这实质上表明了(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主义的加强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选官制度的成熟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丞相和皇帝的关系来看,丞相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君权与相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主张分封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元朝建立中书省                    D.美国实行联邦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封建制度的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内战和实现王朝持久繁荣方面远较专制制度逊色。”这里的封建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冷战”局面彤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动中。

材料二  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

材料三  1945年以来,人类前所未有地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成果的分配却并不公平,西方工业大国从中获取绝大部分财富。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2)材料三中“南北区域”之间的冲突指什么?导致“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材料二   1787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和1787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

材料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相同贡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