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材料二   1787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和1787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

材料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相同贡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

 

(1)原因: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公民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弊端;罗马领土的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2)贡献:内容都涉及私法和公法两大类;都要求保护私有财产;都有助于限制专制;都对后世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 (3)特点:形式上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内容上: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即可得出“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公民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弊端”的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可从内容都涉及私法和公法两大类、都要求保护私有财产、都有助于限制专制、都对后世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出台形式”由材料三中的信息“普鲁士首相......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即可得出“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的结论;第二小问“特点”可从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弊端;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

材料二  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材料一秦国选举人才主要标准是什么?在当时有何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选官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它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材料中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D. 世界各国势均力敌

 

查看答案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 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 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C. 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D 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 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 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D. 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查看答案

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③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