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幸福是什么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

幸福是什么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矣在期中矣。管仲主张恣耳目之所欲听视、口鼻之所言向及体意之所欲安行,它却力行仁怒,通过修身使德行内充……此又是《左传》所谓的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整理

材料二 朱熹在《语类》中讲于万物为一,无所窒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将幸福的精神内涵发扬透彻。以后的王阳明在《答南明汪子问》中称乐是心之本体,王艮在《乐学歌》中称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也含有精微的深意。

——《养志与乐生:中国人的幸福观》

材料三 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性者,心所生也。他在《焚书》中曰: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期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中国哲学大辞典》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管仲幸福观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家对幸福的追求。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与孔子、宋明理学相比,李贽的幸福观有何变化?

 

(1)内涵:孔子追求高尚精神境界;轻物质享受,安贫乐道。管仲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 (2)追求:明理去欲,扬公去私而获取幸福。 (3)变化:李贽肯定人们欲望的合理性,肯定人的私心,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利益;这与传统所倡导的安贫乐道、安分守己、明理去欲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中“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矣在期 中矣”得知孔子追求高尚精神境界,轻物质享受,安贫乐道;根据材料中“力行仁怒,通过修身使德行内充”“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得知管仲则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 (2)根据材料中“胸中泰然,岂有不乐”“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得知宋明理学对幸福的追求是明理去欲,扬公去私即可获取幸福。 (3)根据材料中“夫私者,人之心也”“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得知李贽肯定人的正当欲望和私心,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利益,与传统价值观截然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图片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B.都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都借助儒家思想进行斗争

D.当时的中国社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查看答案

《孔子改制考》: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宣传变法 托古改制 讲求改革策略 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B.曾国藩

C.洪仁玕D.康有为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与人类民主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人民群众不断斗争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B.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

C.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D.民主制度建立并居世界主流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