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 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表明宋太宗
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B.将相权一分为三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意图解散中书省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学者的观点强调了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秦朝实行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引起了农民起义
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图片,回答问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下图所示)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人物 | 思想核心 | 民主政治目标 | 重大实践 |
孙中山 | 三民主义 | ①
| 辛亥革命 |
毛泽东 | ② | 人民民主专政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
邓小平 | ③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④ |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3)三次巨变伴随着三代伟人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他们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国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左图所示之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上面右图人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