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1)为政以德(或以德治国、以德治民);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或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以任答两点)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3)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源;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使国君接受和实践儒家思想。 (4)反对君主专制(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经世致用;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思想。 (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精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对儒家思想应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演变及影响。 (1)要注意从材料本身进行概括,切不可直接引用材料原句; (2)要从“中央集权”和“统一”两个角度切入; (3)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有效信息; (4)迁移教材知识,明确他们的侧重点; (5)一是要指明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查看答案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查看答案

“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下图“文革”中孔子塑像的命运,反映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

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破坏了社会秩序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查看答案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