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紧扣材料中的“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知,三民主义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本题选A。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说,不是天赋人权,故排除B。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三民主义的前提是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材料中也未涉及,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查看答案

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万物本源和穷理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查看答案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恰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