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联系所学知识,A项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故不符合题意。B项以中国文明为尊,贬低西方文明,属于地主阶级顽固派,故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批判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故符合题意。D项强调民主与科学,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故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万物本源和穷理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查看答案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恰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查看答案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里“三教合一”的主要含义是

A.佛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B.道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佛哲学的影响

C.法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D.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查看答案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