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万物本源和穷理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恰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里“三教合一”的主要含义是
A.佛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B.道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佛哲学的影响
C.法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D.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材料二 应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佐科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4月21日至24日赴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亚非领导人会议达成了《重振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并一起参加缅怀先贤的“历史性步行”。
——人民网
材料三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大棋局》
材料五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仪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屈辱外交”的体现(只需列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请指出材料二中60年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为解决各国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及其含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杜勒斯拒绝握手和尼克松主动握手的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提到的“一股股新的力量”是指什么?
(5)根据材料五,回答“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