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采用排除法,联系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经济背景是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即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崩溃,因此排除②,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恰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查看答案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里“三教合一”的主要含义是

A.佛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B.道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佛哲学的影响

C.法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D.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查看答案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材料二  应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佐科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4月21日至24日赴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亚非领导人会议达成了《重振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并一起参加缅怀先贤的“历史性步行”。

——人民网

材料三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大棋局》

材料五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仪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屈辱外交”的体现(只需列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请指出材料二中60年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为解决各国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及其含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杜勒斯拒绝握手和尼克松主动握手的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提到的“一股股新的力量”是指什么?

(5)根据材料五,回答“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摘自习近平2015年9·3大阅兵重要讲话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四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安藤利吉在仪式上将投降书呈送给中国受降主官陈仪将军,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

——新华网

材料五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表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4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及历史地位。

(4)回答材料四中日本侵占“台湾及澎湖列岛”的原因。

(5)指出材料五中发展最快的是哪个国家? 请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