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材料内容可知,A不是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中关键词““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可知,因为自然经济的抵制故而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成为无用之布,故选D。B表述正确,但与题中现象无关,C与包装布的变化无关。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查看答案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查看答案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B.反对官员的贪腐

C.重视商品生产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查看答案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