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已开始形成职业官僚制度,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大人世及(袭...

战国时期已开始形成职业官僚制度,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大人世及(袭)以为礼,城郭沟地以为固,礼仪以为纪。”(《周礼》)

B.“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孟子·万章》)

C.“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荀子·王霸》)

D.“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

 

C 【解析】 试题分析: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关键信息“战国时期”“职业官僚”。A讲述的是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故A错误;B讲述的是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故B错误;C讲述的是年终拿他们的成绩功劳呈报给君主,称职的就留用,不称职的就罢免。与题意相符,故C正确;D讲述的是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这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故选C。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②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

③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三处空格上分别是

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

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清律例》规定:凡谋反、谋大逆,其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并株连其父子、祖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满人作官不经科举途径,而靠特权种种,凡是重要的军事、财政部门和地方要冲之地,均为满官垄断。允许族长、宗族头面人物对于“劝道风化以及户婚田土争竞之事”有调处、裁判的权力,只是“事之大者”才告官处理。颁布了“禁海令”,严令“寸板不得下海”,接着又颁布了“迁海令”,强制闽、粤、苏,浙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越界者立斩。

——黄环宇《大清律例与满清统治》

材料二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1)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法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法制体系的进步性。并说明西方国家向上海领事馆派出司法官对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学的类比加以理解。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

——尚新建《启蒙与人性》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学和理性思想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和近代中国启蒙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查看答案

上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B.计划经济具有随意性

C.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