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学的类比加以理解。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

——尚新建《启蒙与人性》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学和理性思想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和近代中国启蒙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

 

(1)概述:宋明理学时期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揭示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4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 (2)不同:理学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束缚人的发展,压制人的本性,维护专制统治;理性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否定权威,倡导独立自主,张扬人的个性。 (3)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中国: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学东渐的刺激和推动;近代中国科技和教育落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专制主义的阻碍。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明理学的含义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材料“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可以得出其积极意义。 (2)据材料“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可知宋明理学的特点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束缚人的发展,压制人的本性,维护专制统治。据材料“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可以得出西方强调人的理性和人性的解放。 (3)本题原因的回答需要结合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呈现出相对落后的特征则是由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学东渐的刺激和推动;近代中国科技和教育落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专制主义的阻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含义、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查看答案

上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B.计划经济具有随意性

C.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查看答案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表归纳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日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立身之本”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