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

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 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

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可知是指当时政治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日益衰微。而材料““秦王扫六合””体现了中央集权制。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孟子》             D. 《韩非子》

 

查看答案

图为青铜器“卫盉”,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器内盖所铸铭文记载了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 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货币单位)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说明当时的西周

满分5 manfen5.com

①存在货币交易的现象

②出现土地转让的情况

③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④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查看答案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三: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竞赛。……”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四:  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

(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

(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材料五: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局面。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已经在美国“阳光之乡”按下了启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按钮。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新中国实施怎样的外交政策。

(3)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美苏两国的冷战“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这句话的?最能体现60年代美国“显示优越性的竞赛”的事件是什么?

(4)“冷战”态势下美苏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美关系。请分析材料四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变化的原因。

(5)请你结合当今国际格局特征,谈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什么?指出该宪法有哪些制度创新?

(3)为实现材料三的政治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