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定国是诏》
C.《资政新篇》 D.《海国图志》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中国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为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御河东路更名为Rue Meij(明治路)、洪昌胡同改为Rue Verbiert(南怀仁路)等。以下哪次侵华战争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因果关系?(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B.英国的船坚炮利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 )
A.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
C.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