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法,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宗法制是通过分封制表现出来的,分封制也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的血缘关系来实行的,伯禽是周公的长子,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所以A项错。另外,判断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同时,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其他大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在某诸侯国内部,诸侯国的始祖是大宗。由此判断可知, B、C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  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一成一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具有缺陷性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材料二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19121月)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1月)

材料四  这位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导师,虽然在十三年前与我们诀别而去,但他的事业和思想永存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主义成为我们今日英勇抗战的一面光荣旗帜。

——《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新华日报》(19381112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并简要指出他是如何实践的。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张的特点。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新变化?概要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4)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称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导师”

 

查看答案

恩格斯在谈到某一作品时说,他从中“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是指(   )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人间喜剧》             D.《安娜·卡列尼娜》

 

查看答案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与其创作风格相符的作品是(   )

A.《格尔尼卡》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日出·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