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

 

C 【解析】 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

B.b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查看答案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金庸的武学经典《九阴真经》最有可能的思想来源是(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

1894-1895年

日本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德国等8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___月___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___________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