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从医学、农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 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3)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1)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了《黄帝内经》;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数学: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天文学:唐僧一行测量子午线的长度。(8分,列举四方面其它的正确成就同样得分。) (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2分)条件: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文艺复兴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3)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因循守旧,没有进行理论创新(其他意思相近的语句也可得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认识与掌握。回答时首先要明确利玛窦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古代中国相关的科技成就归纳总结。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所揭示的科技成就回答。 (2)本题考查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和主要条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的主要条件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发展特点及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时,注意结合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科技的特点以及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综合分析回答。同时要注意思想对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表现;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牛顿经典力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查看答案

台湾作家李敖指出:“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A.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台海两岸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

B.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在国共合作过程中形成的

C.超越了台海两岸国共历史恩怨与社会制度的局限

D.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近代历史没有密切关联

 

查看答案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查看答案

我校高二历史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四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欲变社会,先变思想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查看答案

近代某乡绅有感于时事写了《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判断此诗写作时间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当是

A.“新制初更 ”                     B.“帖子”、“新样”

C.“家家彩胜”                      D.“三民”、“五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