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

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指导思想的变化。

 

(1)法制观念: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3分) (2) 社会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4 分) (3)核心思想: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3分)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或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这体现苏格拉底认为: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背景是: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是: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 (3)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为小。由材料三“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 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归纳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考点:西方人文的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背景;西方人文的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核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

材料二 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这把“钥匙”的含义和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所展示的成果对人类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以此见天之不可不畏敬,犹主上之不可不谨事。不谨事主,其祸来至显,不畏敬天,其殃来至暗。”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如何规划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蓝图”?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并指出作者提出此观点的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4)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查看答案

1925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语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查看答案

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与以下哪个作品类似

A.《巴黎圣母院》                    B.《日出•印象》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怀特海伦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