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
材料二 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这把“钥匙”的含义和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所展示的成果对人类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以此见天之不可不畏敬,犹主上之不可不谨事。不谨事主,其祸来至显,不畏敬天,其殃来至暗。”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如何规划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蓝图”?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并指出作者提出此观点的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4)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语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与以下哪个作品类似
A.《巴黎圣母院》 B.《日出•印象》
C.《人间喜剧 》 D.《战争与和平》
英国学者怀特海伦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D.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