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转型。阅读...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材料二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四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3)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1)中国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6分) (2)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2分)平等对外交往(近代外交)的意识(2分)。 (3)态度变化:由排斥(抵抗、拒绝)到接受(或主动学习)(2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 ,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西方文明显示出先进性。 (任答3点,6分) (4)政治:领土主权大量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或表述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附庸)。文化: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冲击传统价值观念。(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材料中“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和“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的信息,联系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可归纳出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向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 (3)第一小问变化抓住材料中“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和“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的信息可概括出由排斥到接受;第二小问原因可联系19世纪40到6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来分析,可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林魏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东渐等角度来归纳。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是指鸦片战争,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全面危机。这一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可以变化为鸦片战争的影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两幅图,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相通和差异。从这两幅图中获取的共同结论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两幅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B.两幅画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C.两幅绘画都是油画作品              D.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查看答案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此画属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查看答案

有人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A.经典物理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

 

查看答案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

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