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新三民主义在实践方面的主要意义是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 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 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 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 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B.以法治国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