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训斥太子与儒生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的“自有制度”实质是
A. 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表法里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来华传教士是明清以来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许多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利玛窦和其他西方传教士,把西方在数学、天文、历算、物理、机械、火炮制造、水利、测量、地理、绘画等领域竹成就介绍到中国。与此同时,他们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介绍给西方……为了打开传教局面,利玛窦等传教士……极力与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交结,向他们敬献自鸣钟、三棱玻璃镜等“方物”……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量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士通过传道、兴学而步入原为儒家一统天下的缙绅阶层,并在育孤、济贫、赈灾等实际事务上与当地的缙绅竞争并渐有取代后者之势。这些来华传教士语言不同,举止特别,所传的救世主及信徒的得救,无疑从根本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秩序。从1860年到1899年中国发生了成千上万次与驻华洋人冲突及大约240起教案。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起,不断有爱国基督教徒主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甚至出现过全国性的自立教会组织,但规模不大,存在的时间也不长。直至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要求 “促成一个为中国人自己所主持的中国教会”,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宣言获得热烈响应,至1954年,签名拥护宣言的教徒占当时全国新教教徒人数的三分之二。海外教会表示支持三自原则的人也越来越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展起来。
——据《中国基督教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外国传教士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立足?当时他们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外国传教士在哪些方面与中国民众发生冲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影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