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广顺三年(953年),后周规定:“以天下系官庄田(国有土地)仅万计,悉以分赐见佃户充永业”,“百姓既得为永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下令:“念稼穑之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同年派官员,发丁夫,修治黄河下游各处决口月余。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世宗下令“毁佛”,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均定田租,查实耕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历朝受到优待的曲埠孔家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后周实行的改革,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了由衰败至强盛,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转机。

——摘编自吴枫等编著的《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

 

(1)目的:恢复发展生产;解决民生疾苦;增加国家财政税收;为统一全国奠定物质基础。(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关注民生,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经济改革措施全面有效;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强力推行。(9分,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可知其目的为恢复发展生产;解决民生疾苦;增加国家财政税收;为统一全国奠定物质基础。 (2)根据材料中“后周实行的改革,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了由衰败至强盛,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转机。”“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可知其原因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关注民生,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经济改革措施全面有效;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7个。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这表明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政治格局形成

 

查看答案

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

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