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
时间 | 1953—1957年 | 1958—1962年 | 1963—1965年 |
增长率 | 14.6% | 0.6% | 15.7% |
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C.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