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

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朱熹和王阳明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的核心内容便是道德伦理观念,说明两者都重视道德,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还未明显展现出来,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银钱兼收。”这反映了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              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

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6条  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

第1101条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