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一 在现代民主形成时期,古代民主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法国革命者热情讴歌雅典,力图以古代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来重建现代民主;而美国的建国者则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极力建设一种使民众远离政治决策过程的新型“人民政府”。最后的结果无疑很有戏剧性:崇奉古代民主的法国革命者,并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和排斥雅典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材料二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一大”期间,孙中山起草、手订《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二十五条,规定“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还规定了国民政府建设的程序依次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在宪政时期开始后,中央政府当完成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其顺序为: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各院院长皆归总统任免并督率之。
——《孙中山全集》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革命者与美国建国精英在国家治理上的不同点。并说明美国如何“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2)依据材料二,比较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西方三权分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孙中山不直接运用三权宪法而设立五权之治?
“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此类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
B.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经济规模日渐增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就使中央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日益无效”。这种现象存在于( )
A.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B.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D.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以阻挡早该实行的基本制度改革的压力。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海外殖民活动使西班牙积累了大量财富
B.海外殖民活动是西班牙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C.海外殖民活动延缓了西班牙的社会变革进程
D.海外殖民活动推动了英荷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比例代表制 B.任期制
C.抽签选举 D.议会制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强调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B.使农业耕作方式出现了倒退
C.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
D.充分调动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