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此类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
B.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经济规模日渐增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就使中央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日益无效”。这种现象存在于( )
A.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B.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D.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以阻挡早该实行的基本制度改革的压力。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海外殖民活动使西班牙积累了大量财富
B.海外殖民活动是西班牙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C.海外殖民活动延缓了西班牙的社会变革进程
D.海外殖民活动推动了英荷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比例代表制 B.任期制
C.抽签选举 D.议会制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强调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B.使农业耕作方式出现了倒退
C.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
D.充分调动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这一规定表明清末教育改革( )
A.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B.依旧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C.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发展 D.带有明显的专制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