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强调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B.使农业耕作方式出现了倒退
C.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
D.充分调动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这一规定表明清末教育改革( )
A.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B.依旧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C.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发展 D.带有明显的专制烙印
19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中国本土已经推行了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在台湾也展开了。台湾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也改变了清政府的治台政策,即由“以防台而治台”变为“以防外患而治台”。关于台湾的洋务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导致了“台独”势力的形成
C.有利于增强清政府的国防力量
D.可以驳斥了“日本是台湾近代化功臣”的观点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王阳明说:“虽经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在此王阳明
A.主张“工商皆本” B.主张商人也要修身养性
C.强调的是“致良知”D.关注百姓的生计问题
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认为:“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形成了最高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B.这种观点是基于唐代皇权与三省分权的关系而言
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已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