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可知这一情况应出现于工业革命后,A错误。印度供给原料,英国输出工业制成品和资本,印度是英国的附庸,英印之间并不是平等贸易,B错误。C项的“凋敝”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根据材料信息“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印度得到制成品和资本”可知英印通过市场纽带形成紧密联系。故此最佳答案为D 考点: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A.保护商业贸易      B.拓展殖民地

C.传播天主教      D.掠夺工业原料

 

查看答案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