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施行政府严密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施行政府严密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的私有商业公司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尤其是东印度群岛。在此,他们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为18%的红息。

——(美)罗宾·W·温克、L·P·汪德尔《牛津欧洲史》第一卷

材料二  乾隆时期,外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地点专门局限在广州地区。……外国商人在从事自己所有的交易活动时,都需要和一群被授予对外贸易垄断权的中国商人打交道。公行一般由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而这些官员一般都能够从这一职位中牟取暴利。每一个外国商船都由一个专门的洋“行”来负责管理,这些洋行不仅管理商业事务,也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同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在这一制度下,外国人无权同中国官员直接接触,而在国与国关系层面上,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的条款规定。

注:材料中的公会和洋行均为十三行。

——(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清代在广州设立 “十三行”的原因

(3)指出上述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简析二者本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特点:享有充分自主权;集政治、军事、商业职能于一体;主要势力范围在东南亚;排挤竞争对手;采取集资运作方式(资本运作);赢利丰厚。(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作答时,不得照抄材料。若照搬材料,最多给3分) (2)原因:监管、垄断对外贸易;阻断中外民间交往,维护专制统治;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天朝上国权威。(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属性:前者属于资本主义早期殖民贸易机构;后者是专制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4分) 影响:前者加速了荷兰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荷兰成为17世纪的殖民霸主。后者限制了中外交流,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材料一关键信息:“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可见它享有充分自主权,集政治、军事、商业职能于一体;“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为18%的红息”,可见它采取集资运作方式,赢利丰厚。 (2)清代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的原因,材料二关键信息:“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垄断对外贸易,增加税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维护天朝上国权威;结合教材内容,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维护专制统治,阻断中外民间交往等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属性,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殖民贸易机构和封建专制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的区别。第二小问影响,前者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以及荷兰商业大国的崛起,后者导致中国落后世界潮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雕版印刷始兴,长安、洛阳、江南、四川等地成为印刷业活跃的中心。除了寺院刻印佛经之外,大部分是民间坊刻,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印卖历书、诗文为业的手工业者。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民间印刷十分活跃,形成了汴京、杭州、福建、四川、江西等几个印刷业较集中的地区。私人刻书以诗文集最多,还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其他印刷品有称为“交子”、“会子”的大量纸币,作为运销交易凭证的“茶盐引”及民间的印契、版画等。雕版技艺更为精良,书籍的印刷质量达到历史高峰。明清时期官、私印刷活动兴盛,仍以雕版印刷为主,雕版套印技术不断成熟,刻书的种类和数量更加多种多样。

——摘编自张树栋等《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进入上海,为传播福音,创办报刊,传入了西方的活字印刷术。国人受到西方科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也纷纷设立出版社、报馆,传播西方新知。因出版事业有利可图,上海新开设之书店如雨后春笋,均采用西法印书,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中心。到了19世纪70年代前后,多数中文报纸已经改用铅字印刷。差不多在19世纪80年代,金属活字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韩琦《晚清西方印刷术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

(1)与唐代相比,宋代印刷业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一加以概括。

(2)近代以来,西方传入的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取代了传统印刷并得以广泛应用。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结合中西方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说明新技术的应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由下表可以推知,1950年到1980年

美、德、日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表

年份

1950

1970

1980

美国

16.7%

15.5%

11%

日本

1.4%

6.2%

9.8%

德国

3.3%

10.9%

11.1%

A.美日德经济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B.美国经济总量持续下降

C.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D.日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议建立法、德为主的“煤钢共同体”,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美国对此表示支持,这是因为该提议有利于

A.借助西欧对抗苏联

B.控制欧洲国家的煤钢生产

C.消除法德间的宿怨

D.推进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路和电力的管理。二战结束后,在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政策。材料反映英国

A.应对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

B.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D.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

 

查看答案

列宁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