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近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写道:“若从中华民国自身说,它是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产生的,那一日才是中华民国的真纪元……就中国而论,这日是国民做“人”的第一日……”“这真是我们应该欢喜、应该庆贺的日子。”文中的国民独立做“人”是指
A.形式上摆脱列强奴役
B.摆脱两千多年的封建束缚
C.摆脱满洲贵族的统治
D.普遍接受民主共和的观念
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该文中所说的“事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与下表中反映的现象无关的是( )
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A.蒸汽机广泛用于交通运输领域
B.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
C.工业国以武力迫使落后国家通商
D.国际贸易中心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