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一文中指出:(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一文中指出:(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种变化不能反映出(   

A.关税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B.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C.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变化指“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关税收入所占财政收入比重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可知A、C、D正确,不选。半殖民地社会指主权的丧失,材料不能反映。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据此可以推知1490—l602年间(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

比率

 

土地

税在财政收入中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

比率

土地

税在财政收入中所占

比率

1490

5%

21.77%

0.17%

93%

1552

11%

40.81%

0.45%

73%

1602

14%

25.52%

0.87%

80%

A. 中国的土地税收入高于英国

B. 英国关税收入高于中国

C. 农业经济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D. 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查看答案

高王凌在《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中指出:在南海县九江乡,明末清初已是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力农本务无几。材料反映出(   

A. 农业经济的衰退                       B.农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经济结构的变动

 

查看答案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古代城市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运河和沿海地区发展

B. 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导致古代城市难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

C. 中国古代实行抑商政策,明清又实行锁国政策

D.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

 

查看答案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有关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景德镇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景德镇历史悠久

D. 景德镇窑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

 

查看答案

《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  

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