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图一、图二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①当时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 ②都是战争引...

图一、图二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时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      ②都是战争引起革命

③革命任务相同                ④都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

A. ②④         B. ②③      C.①④         D. ①③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图二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十月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两个革命都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这一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①④正确;②仅符合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③错误,排除。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并向巴黎推进。新建的无产者营是抗击普鲁士侵略和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力军。……1871年3月18日,起义者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推进,很快便占领了陆军部、警察局、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和约中将关于中国北部省份山东实际变为日本殖民地的条款激怒了学生。……6月5日,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有6万名工人举行了罢工,各商店随之关门,全城陷入瘫痪。材料反映出两个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①民族危机深重②武装斗争③无产阶级发挥主力作用④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A. ②④        B. ②③        C.①②       D. ①③

 

查看答案

由城市当铺免费发还所有在围城期间被抵押的工人的工具以及最高价值20法朗的生活用品,他们担心技术工人在战争期间被迫典当了他们的工具;推迟商业债务的偿还,废除借款利息;由工人接管并运营被原主人放弃的企业,将来他们可以接受补偿。下列对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评说不正确的是    

A.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这一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D.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查看答案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之间的联系经历了从彼此孤立到相互依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特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 《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新航路开辟,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