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三世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华盛顿

“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美国总统威尔逊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一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一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下乔治三世的政治地位怎样?

(2)材料二中“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是什么?它设计的哪些制度能确保“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举例说明“我们的宪法……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这种“错位”给德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中你认为制度创新应遵循哪些原则?

 

(1)制度:君主立宪制。地位: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每点3分,共6分) (2)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 制度:联邦制、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制)、共和制。 举例:种族歧视(或维护黑奴制度)或性别岐视。(每点3分,共9分) (3)错位:旧的容克地主贵族掌握领导权。2分) 影响:①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给德国带来灾难,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每点2分,共4分) (4)原则:①符合历史潮流;②结合本国国情;③借鉴他国经验。 (任意2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英国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君主有名无实,权利受到极大地制约,统而不制。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主要涉及到的是美国的政治体制。其中的宪法就是指1787年宪法。对于美国政体主要就是体现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就是联邦制。它的不足体现在种族歧视以及性别歧视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王朝战争的形式来实现的,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使得德国的封建残余大量保留,限制了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分为二的看待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房题,根据题中的叙述我们可知,制度创新是否成功就在于它是否符合历史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需求,符合本国的国情。实事求是是这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实现最良好的结合。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三权分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与发展·特点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秦始皇死后)秦始皇完成的统一大业并没有被摧毁,中国人高兴地看到暴政结束,有些人希望退回到秦以前的无政府状态去。随之建立起来的汉朝,承袭了秦始皇建立的体制。事实上,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之久的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巳。

——《朱子类语》

材料三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秦制”是指什么?材料一对“秦制”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3明清时期能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的专制主义……变得更为凶暴”的史实有哪些(举一例)?这种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 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 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 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 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割占香港岛                        D.瓜分中国

 

查看答案

爱国志士丘逢甲曾写下了一首充满忧国情怀的诗篇《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去年”应是(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