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世袭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有“举秀才”“举孝廉”,由地方向上面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以作官员候选。举秀才,重的是才,举孝廉,重的是德;而此句古文的意思是选出来的秀才,却不认识字,选出来的孝廉(就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尖刻的讽刺了中国选拔、任用人才的尴尬一面。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含义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查看答案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

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古典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发扬。

材料二: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

——马丁·路德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有其鲜明的人文精神特性,“人文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基本理念和灵魂。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孔子“三千弟子”在开幕式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等《论语》名句。

请回答:

(1)列举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和希腊先哲对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及其核心。

(3)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吟诵的《论语》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查看答案

材料一: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中央集权。孔子的思想为何有利于中央集权?

(2)从汉武帝开始,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