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1787年宪法。结合材料“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可知,1787年宪法通过分权和权力之间的制约,以牺牲效率来防止专制独裁,保障民主。所以答案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

D.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查看答案

从居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是

A.狭隘性和普遍性相统一                B.实行直接民主

C.广泛而又普遍                        D.维护奴隶主特权

 

查看答案

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没有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查看答案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A.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  

B.保证了封建吏治的清明

C.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D.容易演变为丞相的专制

 

查看答案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战国士人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