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意思为统治者如果不勤政爱民,上天就会降灾难,以谴告他,如果不悔改就会出现怪异,如果还不知道改,就会导致国家败亡,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所以选D。A项法家思想体现不出;B项错在“维护等级秩序”;C项是宋明理学时期的主张,与董仲舒主张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的儒学·天人感应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董仲舒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又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主张改造了儒学。他的思想主张:(核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关于这些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①是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有所记载的冶铁装置,以水为动力,东汉时期发明

B. ②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C. ③反映了唐宋时期官窑的水平,出现在河南

D. ④反映了我国汉代北方丝织技术相当发达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C.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D.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1820-1998)

满分5 manfen5.com

——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上表涵盖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列宁曾说:“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而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 精神解读》

材料二  马西莫•菲尔波精辟地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辉煌,成为数十年间杰出的艺术家们荟萃的中心,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

——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三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 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 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 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宗教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的变化。

 

查看答案

教育是人类继承经验、改造社会的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工记》多被认为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籍。该书开宗明义:“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于此同时,墨家、农家等设学收徒传授技艺,在《管子《荀子》等书中关于职业技能传授也有着“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的记载。

材料二  在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以下重要节点。

满分5 manfen5.com

(1)指出《考工记》中的经济思想与商鞅经济思想的不同。概括在当时职业技能传授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